慧正资讯,近期,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系列涂料采购结果陆续公布:水性低温中涂项目由艾仕得中标,玄玉黑、丹砂黑等色漆候选人名单被巴斯夫、PPG包揽,奔腾车型的珠光漆份额归入立邦囊中 。
仔细观察这些招标结果,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外资涂料企业依然占据着中国汽车涂料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在一汽多个涂料材料候选人名单中,PPG、巴斯夫、艾仕得等外资巨头轮流坐庄。
但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上,当十五五规划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列为核心目标,比亚迪与小米联合注资重庆华辉涂料的动作,正预示着国产车漆的崛起曙光。

01
外资主导,汽车涂料市场格局稳固
这些频频中标的外资涂料企业,个个实力不俗。它们在华经营多年,已建立起完善的生产和研发体系。财报显示,PPG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净销售额为41亿美元;巴斯夫集团三季度财报显示,经终止经营业务调整后,销售额为143亿欧元;今年前三季度,艾仕得实现净销售额38.55亿美元。
这些外资品牌几乎垄断了中国所有自主品牌的车身涂料供应,汽车涂料被称作涂料行业皇冠上的明珠,其研发需跨越配方、工艺、验证等多重壁垒,且主机厂供应商认证周期长达1-2年,这使得巴斯夫、PPG等巨头凭借数十年技术积累形成垄断。数据显示,当前中国超400亿元规模的汽车涂料市场中,外资品牌占据80%以上份额,乘用车车身涂料领域更是被五大外资品牌近乎垄断 。
这些品牌依托全球化研发网络,既能拿下一汽这类巨头的集采订单,也能支撑小米三年100色这类创新需求,其技术与产能优势短期内仍难撼动。
02
个性化趋势,或成破局关键
就在外资品牌稳固其市场地位的同时,一场以色彩创新为突破口的变革也在悄然发生。
小米汽车与巴斯夫合作的三年100色车漆计划,正以涂料创新为利刃撕开市场缺口。这种合作标志着汽车个性化竞争进入实质阶段,车身色彩已从装饰属性升级为核心竞争力。
长期以来,效率、成本、规模的铁三角逻辑主导着汽车行业。
特斯拉式的标准化生产将涂装环节压缩至极致,多数车企为兼顾产能,仅提供不超过10种基础车漆,导致消费者难以从外观上区分不同品牌车型,个性化需求被完全搁置。
小米与巴斯夫的合作,本质是涂料技术突破与汽车制造升级的双向奔赴。
巴斯夫凭借27个全球研发中心的技术储备,成为小米100色计划的核心支撑。这套从电泳到清漆的全涂层解决方案,已在小米SU7、YU7系列车型上经过市场验证。

(小米SU7)
03
国产涂料,悄然布局
但垄断格局正在被悄然打破,破局者来自汽车产业与涂料行业的协同发力。2025年7月,小米智造基金正式完成对重庆华辉涂料有限公司的战略投资,持股比例7.018%。
这距离比亚迪入股华辉仅
文章推荐:
关于组织研发中心干部及高端人才赴标杆企业研讨交流培训采购项目成交结果公示